關于發布《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表(7首方劑)》的通知
關于發布《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表(7首方劑)》的通知
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表(7首方劑)
序號1 苓桂術甘湯
基本信息 |
現代對應情況 |
||||||
出處 |
處方、制法及用法 |
藥味名稱 |
基原及用藥部位 |
炮制規格 |
折算劑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 |
茯苓四兩,桂枝、白術各三兩,甘草二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
茯苓 |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 |
生品 |
55.20g |
上四味,以水1200毫升煎煮,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溫服。 |
【功效】溫陽化飲,健脾利濕。 【主治】中陽不足之痰飲。癥見胸脅支滿,目眩心悸,短氣而咳,舌苔白滑,脈弦滑。 |
桂枝 |
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 |
生品 |
41.40g |
||||
白術 |
菊科植物白術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莖 |
生品 |
41.40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干燥根和根莖 |
生品 |
27.60g
|
||||
備注 |
上列劑量系度量衡原方量折算,若與當今主流用量嚴重不符,在保證原方比例不變的情況下,結合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日服用量。 |
序號2 溫經湯
基本信息 |
現代對應情況 |
||||||
出處 |
處方、制法及用法 |
藥味名稱 |
基原及用藥部位 |
炮制規格 |
折算劑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婦人大全良方》(宋?陳自明) |
當歸、川芎、芍藥、桂心、牡丹皮、莪術各半兩,人參、甘草、牛膝各一兩。 右?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
當歸 |
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 |
酒當歸 |
20.60g |
粉碎成粗粒,每服20g,加水450毫升,煎至240毫升,去滓溫服。 |
【功效】溫經補虛,化瘀止痛。 【主治】血海虛寒,氣血凝滯證。癥見婦人月經不調,臍腹作痛,脈沉緊。 |
川芎 |
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的干燥根莖 |
生品 |
20.60g |
||||
白芍 |
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根 |
生品 |
20.60g |
||||
肉桂 |
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樹皮 |
生品 |
20.60g |
||||
牡丹皮 |
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的干燥根皮 |
生品 |
20.60g |
||||
莪術 |
姜科植物蓬莪術 Curcuma phaeocaulis Val.、廣西莪術 Curcuma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 或溫郁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Ling 的干燥根莖 |
醋莪術 |
20.60g |
||||
人參 |
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干燥根和根莖 |
生品 |
41.30g |
||||
牛膝 |
莧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的干燥根 |
酒牛膝
|
41.30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的干燥根和根莖 |
炒甘草 |
41.30g |
||||
備注 |
1. 鑒于《婦人大全良方》卷首之“辨識修制藥物法度”總論性章節中提及諸多藥物的炮制,涉及本方中當歸條下注明微炒且以酒處理,考歷代關于當歸以酒為輔料炮制的沿革,古代關于酒洗后用焙還是炒等并無十分嚴格的界定,清代后多數轉為炒干,延續至今成為酒炙法,因此建議參考酒當歸炮制規格;涉及本方中牛膝,在“辨識修制藥物法度”章節中川牛膝條下言其酒制加工,經考證該時期川牛膝與今所用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基原一致,其所提的酒制加工方法與今之酒炙法相似,因此建議參考酒牛膝炮制規格;涉及本方中甘草條下注明“炙黃”,其方法接近于《中國藥典》的清炒法,因此建議清炒法炮制;涉及本方中莪術條下注明“二味并用濕紙煨炮令香軟,細切,或更用鹽醋浸泡半日用”,結合現今臨床多采用醋制,以減毒增效,因此建議采用醋莪術炮制規格。 2. 本方原用量并非每日服量,結合組成劑量和制服法折算結果,按日服三次計算,則本方的日服總量為60克,各藥的日服量如下:當歸5g,川芎5g,白芍5g,肉桂5g,牡丹皮5g,莪術5g,人參10g,甘草10g,牛膝10g。 |
序號3 一貫煎
基本信息 |
現代對應情況 |
||||||
出處 |
處方、制法及用法 |
藥味名稱 |
基原及用藥部位 |
炮制規格 |
折算劑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醫方絜度》(清?錢敏捷) |
北沙參、麥冬、當歸各一錢五分,枸杞、生地各三錢,川楝子二錢。 水煎服。 |
北沙參 |
傘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 的干燥根 |
生品 |
5.60g |
水煎服。 |
【功效】滋陰疏肝。 【主治】肝陰不足,血燥氣郁證。胸脘脅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紅少津,脈細弦。亦治疝氣瘕聚。 |
麥冬 |
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 f) Ker-Gawl. 的干燥塊根 |
生品 |
5.60g |
||||
當歸 |
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 |
生品 |
5.60g |
||||
枸杞子 |
茄科植物寧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 L. 的干燥成熟果實 |
生品 |
11.19g |
||||
地黃 |
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干燥塊根 |
生品 |
11.19g |
||||
川楝子 |
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實 |
生品 |
7.46g |
||||
備注 |
|
序號4 桃紅四物湯
基本信息 |
現代對應情況 |
||||||
出處 |
處方、制法及用法 |
藥味名稱 |
基原及用藥部位 |
炮制規格 |
折算劑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婦科冰鑒》(清?柴得華) |
生地三錢(酒洗),當歸四錢(酒洗),白芍錢五分(酒炒),川芎一錢,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泥),紅花一錢(酒洗)。 水煎溫服。 |
地黃 |
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干燥塊根 |
酒地黃 |
11.19g |
水煎溫服。 |
【功效】養血,活血,逐瘀。 【主治】血虛血瘀證。癥見婦女月經不調,血多有塊,色紫質粘,腹痛腹脹等。 |
當歸 |
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 |
酒當歸 |
14.92g |
||||
白芍 |
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ora Pall. 的干燥根 |
酒白芍 |
5.60g |
||||
川芎 |
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的干燥根莖 |
生品 |
3.73g |
||||
桃仁 |
薔薇科植物桃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或山桃 Prunus davidiana (Carr.) Franch. 的干燥成熟種子 |
燀桃仁(研泥) |
3.78g |
||||
紅花 |
菊科植物紅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 的干燥花 |
酒紅花 |
3.73g |
||||
備注 |
鑒于古代“酒洗”炮制方法演變到現代,與“酒炙”法內涵基本一致,且有國家標準,建議采用酒炙法。 |
序號5 升陷湯
基本信息 |
現代對應情況 |
||||||
出處 |
處方、制法及用法 |
藥味名稱 |
基原及用藥部位 |
炮制規格 |
折算劑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醫學衷中參西錄》(清?張錫純) |
生黃芪六錢,知母三錢,柴胡一錢五分,桔梗一錢五分,升麻一錢。 水煎服。 |
黃芪 |
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莢黃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的干燥根 |
生品 |
22.38g |
水煎服。 |
【功效】益氣升陷。 【主治】大氣下陷證。癥見氣促急短,呼吸困難,脈沉遲微弱,或參伍不調。 |
知母 |
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 干燥根莖 |
生品 |
11.19g |
||||
柴胡 |
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 或狹葉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干燥根 |
生品 |
5.60g |
||||
桔梗 |
桔??浦参锝酃?/span>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A. DC.的干燥根 |
生品 |
5.60g |
||||
升麻 |
毛茛科升麻屬植物大三葉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 、興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 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 的干燥根莖 |
生品 |
3.73g |
||||
備注 |
|
序號6 枇杷清肺飲
基本信息 |
現代對應情況 |
||||||
出處 |
處方、制法及用法 |
藥味名稱 |
基原及用藥部位 |
炮制規格 |
折算劑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醫宗金鑒》(清?吳謙) |
人參三分,枇杷葉二錢(刷去毛,蜜炙),甘草三分(生),黃連一錢,桑白皮二錢(鮮者佳),黃柏一錢。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遠服。 |
人參 |
五加科人參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干燥根和根莖 |
生品 |
1.12g |
以水300毫升,煎至140毫升,食遠服。 |
【功效】清肺經熱。 【主治】肺風酒刺。癥見面鼻疙瘩,紅赤腫痛,破出粉汁或結屑等。 |
枇杷葉 |
薔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的干燥葉 |
蜜枇杷葉 |
7.46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的干燥根和根莖 |
生品 |
1.12g |
||||
黃連 |
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 、三角葉黃連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連Coptis teeta Wall. 的干燥根莖 |
生品 |
3.73g |
||||
桑白皮 |
??浦参锷?/span>Morus alba L. 的干燥根皮 |
生品 |
7.46g |
||||
黃柏 |
蕓香科植物黃皮樹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干燥樹皮 |
生品 |
3.73g |
||||
備注 |
|
序號7 二冬湯
基本信息 |
現代對應情況 |
||||||
出處 |
處方、制法及用法 |
藥味名稱 |
基原及用藥部位 |
炮制規格 |
折算劑量 |
用法用量 |
功能主治 |
《醫學心悟》(清?程國彭) |
天冬二錢(去心),麥冬三錢(去心),花粉一錢,黃芩一錢,知母一錢,甘草五分,人參五分,荷葉一錢。 水煎服。 |
天冬 |
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的干燥塊根 |
生品 |
7.46g |
水煎服。 |
【功效】潤肺清胃。 【主治】上消。癥見煩渴不止,小便頻數,脈數無力等。 |
麥冬 |
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 f) Ker-Gawl. 的干燥塊根 |
生品 |
11.19g |
||||
天花粉 |
葫蘆科植物栝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或雙邊栝樓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的干燥根 |
生品 |
3.73g |
||||
黃芩 |
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 |
生品 |
3.73g |
||||
知母 |
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 的干燥根莖 |
生品 |
3.73g |
||||
荷葉 |
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干燥葉 |
生品 |
3.73g |
||||
人參 |
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干燥根和根莖 |
生品 |
1.87g |
||||
甘草 |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的干燥根和根莖 |
生品 |
1.87g |
||||
備注 |
|
注:基本信息填寫來源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第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