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研發與技術審評溝通交流管理辦法
原文如下:
藥物研發與技術審評溝通交流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對藥物研發與技術審評溝通交流工作的管理,規范申請人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以下簡稱藥審中心)之間的溝通交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指的溝通交流,系指在藥物研發與注冊申請技術審評過程中,申請人與藥審中心審評團隊就現行藥物研發與評價指南不能涵蓋的關鍵技術等問題所進行的溝通交流。
溝通交流會議經申請人提出,由藥審中心項目管理人員(以下簡稱項目管理人員)與申請人指定的藥品注冊專員共同商議,并經藥審中心審評團隊同意后召開。
第三條 溝通交流的形式包括:面對面會議、視頻會議、電話會議或書面回復。鼓勵申請人與藥審中心通過電話會議溝通。溝通交流的提出、商議、進行,以及相關會議的準備、召開、記錄和紀要等均應遵守本辦法。
第四條 本辦法規定的溝通交流會議適用于中藥、化學藥和生物制品研發過程和注冊申請技術審評中的溝通交流。
第五條 申請人與審評團隊在溝通交流過程中可就討論問題充分闡述各自觀點,形成的共識可作為研發和評價的重要參考。
第二章 溝通交流會議類型
第六條 溝通交流會議分為Ⅰ類、Ⅱ類和Ⅲ類會議,就關鍵階段重大問題進行溝通交流。
(一)Ⅰ類會議,系指為解決藥物臨床試驗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安全性問題和突破性治療藥物研發過程中的重大技術問題,或其他規定情形,而召開的會議。
(二)Ⅱ類會議,系指為藥物在研發關鍵階段而召開的會議,主要包括下列情形:
1. 新藥臨床試驗申請前會議。為解決首次遞交臨床試驗申請前的重大技術問題,對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問題進行討論:現有研究數據是否支持擬開展的臨床試驗;臨床試驗受試者風險是否可控等。申請人準備的溝通交流會議資料應包括臨床試驗方案或草案、已有的藥學和非臨床研究數據及其他研究數據的完整資料。
2. 藥物Ⅱ期臨床試驗結束/Ⅲ期臨床試驗啟動前會議。為解決Ⅱ期臨床試驗結束后和關鍵的Ⅲ期臨床試驗開展之前的重大技術問題,對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問題進行討論:現有研究數據是否充分支持擬開展的Ⅲ期臨床試驗;對Ⅲ期臨床試驗方案等進行評估。
3. 新藥上市許可申請前會議。為探討現有研究數據是否滿足藥品上市許可的技術要求,對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問題進行討論:現有研究數據是否支持藥品上市許可的技術要求。
4.風險評估和控制會議。為評估和控制藥品上市后風險,在許可藥品上市前,對藥品上市后風險控制是否充分和可控進行討論。
(三)Ⅲ類會議,系指除Ⅰ類和Ⅱ類會議之外的其他會議。
第七條 申請人有以下情形的,可根據擬開展研究或申報情形,對照上述Ⅱ類會議的規定提出相應類別的溝通交流。
(一)申請附條件批準和/或適用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的,應與藥審中心溝通交流確認后,方可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遞交藥品上市許可申請。
(二)首次新藥臨床試驗申請前,申請人原則上應當向藥審中心提出溝通交流會議申請,并在確保受試者安全的基礎上,確定臨床試驗申請資料的完整性、實施臨床試驗的可行性。
對于技術指南明確、藥物臨床試驗有成熟研究經驗,申請人能夠保障申報資料質量的,或國際同步研發的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申請,在監管體系完善的國家和/或地區已獲準實施臨床試驗的,申請人可不經溝通交流直接提出臨床試驗申請。
(三)預防用、治療用生物制品上市許可申請前,申請人原則上應當向藥審中心提出溝通交流會議申請。
(四)藥物臨床試驗過程中,包括藥物Ⅱ期臨床試驗結束/Ⅲ期臨床試驗啟動前,藥品上市許可申請前等關鍵階段,申請人可以向藥審中心提出溝通交流會議申請。
(五)其他規定的Ⅱ類會議情形。
申請人有以下情形的,可根據擬開展研究或申報情形,對照上述Ⅲ類會議的規定提出相應類別的溝通交流。
(一)擬增加新適應癥以及增加與其他藥物聯合用藥的臨床試驗申請,申請人應結合新適應癥以及與其他藥物聯合用藥特點,在已有數據基礎上開展相應的研究,必要時可與藥審中心溝通交流。
(二)臨床急需或治療罕見病的藥物研發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問題,申請人可提出溝通交流申請。
(三)復雜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或再評價品種的重大研發問題(參比制劑的選擇、生物等效性的評價標準等),申請人可提出溝通交流申請。
(四)復雜的重要非臨床研究(致癌性研究等)的設計方案,申請人可提出溝通交流申請。
(五)審評過程中,申請人收到問詢式溝通交流、發補通知后,認為存在技術分歧的,以及對綜合評估結果仍有異議的,可提出溝通交流申請。
(六)對前沿技術領域藥物,申請人可在研發過程中提出溝通交流申請。
(七)藥品上市后發生變更的,特別是生物制品、中藥,持有人可就變更類別、支持變更的研究事項、上市后變更管理方案等現行法規和和指導原則沒有涵蓋的問題提出溝通交流。
(八)臨床試驗期間,對于安全性評估及風險管理存在問題的,申請人可提出溝通交流申請。
(九)上市后臨床試驗設計等其他情形。
第三章 溝通交流會議的提出與商議
第八條 召開溝通交流會議應符合以下基本條件:
(一)提交的《溝通交流會議申請表》(附1)和《溝通交流會議資料》(附2)應滿足本辦法要求;
(二)《溝通交流會議資料》應與《溝通交流會議申請表》同時提交;
(三)參加溝通交流會議人員的專業背景,應當滿足針對專業問題討論的需要。
第九條 符合上述溝通交流條件的,申請人應通過藥審中心網站“申請人之窗”提交《溝通交流會議申請表》和《溝通交流會議資料》,申請時應注明溝通交流的形式。
第十條 項目管理人員收到溝通交流會議申請后,應在申請后3日內按上述要求完成初步審核,存在資料不全等不符合情形的,直接終止溝通交流申請;符合要求的,送達相關專業審評團隊。
經審評團隊審核,認為會議資料不支持溝通交流情形的,直接終止溝通交流申請。
第十一條 確定召開溝通交流會議的,項目管理人員需在確定會議日期后5日內通過“申請人之窗”告知申請人,包括日期、地點、注意事項、需進一步提交會議討論的資料,以及藥審中心擬參會人員等信息。
第十二條 有以下情形的,不能召開溝通交流會議:
(一)擬溝通交流的問題,還需要提供額外數據才具備溝通交流條件的;
(二)申請人參會人員專業背景,不能滿足溝通交流需要,無法就技術問題進行溝通的;
(三)不能保證有效召開會議的其他情形。
不能召開溝通交流會議的,項目管理人員應當通過“申請人之窗”說明具體原因。申請人需在完善相關工作后,另行提出溝通交流。
第十三條 確定召開溝通交流會議的,Ⅰ類會議一般安排在申請后30日內召開,Ⅱ類會議一般安排在申請后60日內召開,Ⅲ類會議一般安排在申請后75日內召開。
第四章 溝通交流會議的準備
第十四條 申請人應按照《溝通交流會議資料》要求通過“申請人之窗”提交電子版溝通交流會議資料。
第十五條 為保證溝通交流會議質量和效率,會議前藥品注冊專員應與項目管理人員進行充分協商,確認時間、地點、議程等信息。藥審中心參會人員應在溝通交流會議前對會議資料進行全面審評,并形成初步審評意見。
第五章 溝通交流會議的召開
第十六條 溝通交流會議由藥審中心工作人員主持,依事先確定的會議議程進行,對會前提出的擬討論問題逐條進行討論,過程中提出新的會議資料、產生的發散性問題和臨時增加的新問題原則上不在溝通交流范圍內。一般情況下,溝通交流會議時間為60-90分鐘內。
第十七條 會議紀要應按照《溝通交流會議紀要模板》(附3)要求撰寫,對雙方達成一致的,寫明共同觀點;雙方未達成一致的,分別寫明各自觀點。會議紀要最遲于會議結束后30日內定稿,鼓勵當場形成會議紀要。會議紀要由項目管理人員在定稿后2日內上傳至溝通交流系統,申請人可通過申請人之窗查閱。會議紀要主要包括會議共識和會議分歧兩部分內容,并作為重要文檔存檔。
第十八條 藥審中心必要時可對會議進行全程錄音、錄像,作為工作檔案存檔備查。申請人及其他參會人員未經許可,不得擅自錄音、錄像、拍照等。對涉及申請人商業秘密和技術秘密的,藥審中心應依法予以保密。
第六章 溝通交流會議的延期或取消
第十九條 確定召開會議的,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會議延期:
(一)關鍵參會人員無法按時參會的;
(二)其他不可抗力因素等。
一般情況下,會議延期的決定應在會議召開前至少5日告知申請人。會議延期由項目管理人員與藥品注冊專員商議,一般延期時間不應超過2個月。因申請人原因超過2個月的,視為不能召開會議,申請人需另行提出溝通交流。
第二十條 確定召開會議的,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會議取消:
(一)申請人提出取消會議并經藥審中心同意的;
(二)申請人的問題已得到解決或已通過書面交流方式回復的。
一般情況下,會議取消的決定應在會議召開5日前告知申請人。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一條 申請人需要對一般性技術問題進行核實或咨詢時,可以通過“申請人之窗”一般性技術問題咨詢平臺、電話、傳真、郵件等形式與項目管理人員進行溝通交流。一般性技術問題的咨詢,不對藥物研發與技術審評過程中關鍵性技術問題進行討論。
第二十二條 申請人在提交藥品注冊申請時,應指定1-2名藥品注冊專員,并提供藥品注冊專員的姓名、電話等具體信息和聯系方式,藥品注冊專員專門負責藥品注冊事宜。申請人應通過藥品注冊專員與藥審中心進行溝通,項目管理人員也僅與申請人指定的藥品注冊專員進行接洽。如果藥品注冊專員發生變更,申請人應及時通過“申請人之窗”進行更新。
第二十三條 藥審中心在審評過程中根據需要提出溝通交流的,參照本辦法相關規定執行,由項目管理人員與藥品注冊專員商議,確定溝通交流會議時間、議程和資料要求等。
第二十四條 用于溝通交流的會議資料,應歸入申報資料作為審評依據。提交藥品注冊申請之前的會議重要資料,如《溝通交流會議資料》、《溝通交流會議申請表》、會議紀要等,由申請人歸入申報資料一并提交;審評過程中的會議資料,由藥審中心歸入申報資料。
第二十五條 藥審中心工作人員應嚴格執行本辦法,不得通過本辦法規定之外的其他方式與申請人私下接觸,特殊情況需經藥審中心批準。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中規定的期限以工作日計算。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2018年9月30日發布的《藥物研發與技術審評溝通交流管理辦法》(2018年第74號通告)同時廢止。2018年7月27日發布的《調整藥物臨床試驗審評審批程序》中與本辦法溝通交流要求不一致的,以本辦法為準。
附:1.溝通交流會議申請表
2.溝通交流會議資料
3.溝通交流會議紀要模板
附1
溝通交流會議申請表
一、藥物研發基本情況
1.申請人
2.藥品名稱
3.受理號(如適用)
4.化學名稱和結構(中藥為處方)
5.擬定適應癥(或功能主治)
6.劑型、給藥途徑和給藥方法(用藥頻率和療程)
7.藥物研發策略,包括藥物研發背景資料、藥物研制計劃、研發過程的簡要描述和關鍵事件、目前研發狀態等。
二、會議申請具體內容
1.會議類型:Ⅰ類、Ⅱ類或Ⅲ類。
2.會議分類:如臨床試驗申請前會議、Ⅱ期臨床試驗結束/Ⅲ期臨床試驗啟動前會議、藥品上市許可申請前會議或風險評估和控制會議等。
3.會議形式:面對面會議、視頻會議、電話會議或書面回復。
4.會議目的:簡要說明。
5.建議會議日期和時間:請提供3個備選時間。
6.建議會議議程:包括每個議題預計討論的時間(一般情況下,所有議題討論時間應控制在60分鐘以內)。
7.申請人參會名單:列出參會人員名單,包括職務、工作內容和工作單位。如果申請人擬邀請專家和翻譯參會,應一并列出。
8.擬討論問題清單:建議申請人按學科進行分類,包括但不限于從藥學、藥理毒理和臨床等方面提出問題,每個問題應該包括簡短的背景解釋,該問題提出的目的及申請人對該問題的意見。一般情況下,一次會議擬討論的問題不應超過10個。
附2
溝通交流會議資料
1.討論問題清單:申請人最終確定的問題列表。建議申請人按學科進行分類,包括但不限于從藥學、藥理毒理和臨床等方面提出問題,每個問題應該包括簡短的背景解釋和該問題提出的目的。
2.支持性數據總結:按學科和問題順序總結支持性數據,如藥學、非臨床和臨床等。
支持性數據總結,應當用數據說明相關研究、結果和結論。以Ⅱ期臨床試驗結束會議為例,臨床專業總結應包括下述內容:(1)應提供已完成的臨床試驗的簡要總結,包括數據、結果與結論,同時應包括重要的劑量效應關系信息,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提供完整的臨床試驗報告;(2)應對擬開展的Ⅲ期臨床試驗方案進行詳細說明,以確認臨床試驗的主要特征,如臨床試驗受試者人群、關鍵的入選與排除標準、臨床試驗設計(如隨機、盲法、對照選擇,如果采用非劣效性試驗,非劣效性界值設定依據)、給藥劑量選擇、主要和次要療效終點、主要分析方法(包括計劃的中期分析、適應性研究特征和主要安全性擔憂)等。
附3
溝通交流會議紀要模板
會議類型:Ⅰ類、Ⅱ類或Ⅲ類會議。
會議分類:如臨床試驗申請前會議、Ⅱ期臨床試驗結束/Ⅲ期臨床試驗啟動前會議、提交藥品上市許可申請前會議或風險評估和控制會議等。
召開日期和時間:
會議地點:
受理號(如適用):
藥品名稱:
擬定適應癥(或功能主治):
申請人:
主持人:
記錄人:
參會人員:包括申請人和藥審中心全部參會人員名單。
正文部分:
1.會議目的:
2.會議背景:
3.會議討論問題及結果:
(1)問題1:XXXXXXXXX
雙方是否達成一致:
□是。
共同觀點:XXXXXXXXX
□否。
申請人觀點:XXXXXXXXX
藥審中心觀點:XXXXXXXXX
(2)問題2:XXXXXXXXX
……